微信 / 朋友圈
每一次嘗試,都是一次成長。成功需要汗水,但更需要耐心。
賀小燕:和立大學高級心理學博士(EPsy.D) 11期同學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我是賀小燕,重慶樂一融合院長。
功讀博士的初衷
2004年,26歲的我剛剛從醫(yī)學院畢業(yè),在醫(yī)院的心理健康門診工作,聽了很多自閉癥孩子的家長水深火熱的故事,看到了很多痛苦的面龐,也因為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從醫(yī)院辭職了,抱著“攻克自閉癥”的宏大夢想,踏入了特殊教育的行列。
很多年后的今天,我已經不敢重提當初的夢想,但是這么多年,接觸了上萬個學生,除了每年都有學生從我們學校“畢業(yè)“融入主流教育,我還帶領團隊支持我的學生在全國特奧賽事中獲得了上百塊金銀銅牌,其中輪滑項目,我的學生還以絕對優(yōu)勢獲得了世界冠軍。在支持性就業(yè)探索中,我?guī)ьI團隊讓100多名特殊學員實現(xiàn)了支持性就業(yè),其中1/3在階段性支持下最終實現(xiàn)了自主性就業(yè)。我們的線下家長公益培訓班也已經開展到第38期,線上公益培訓更是每周至少一次,打造了“賀媽講故事”的特教宣講品牌欄目。
20多年的時間,我留下了好幾本厚厚的特教筆記,卻發(fā)現(xiàn)很多經驗無法復制。就像就像中醫(yī)需要把脈心法轉化成現(xiàn)代醫(yī)學,我想把特教智慧變成可傳播的知識體系。而我過往的知識體系和資源狀態(tài)都無法支持我完成體系的構建,所以我選擇了進修。
回望這20年的堅守,從最初抱著"攻克自閉癥”的宏大夢想踏入特教,想到為何一直堅守到現(xiàn)在,不得不向大家講講特教行業(yè)對家庭、孩子及社會力量的重要性。在過去那因種種原因不斷被迫搬遷的日子里,師兄的話“慈善是有錢人的事,公益要先養(yǎng)活自己”。當?shù)弥还苁亲蚤]癥孩子還是智力有障礙的孩子,從3歲左右開始康復訓練,能真正康復并變成普通孩的只有10%,90%的心智障礙孩子,他們還需要持續(xù)康復,在持續(xù)康復的前提下,這90%的孩子,還有30%左右有機會可以自我照顧,實現(xiàn)生活自理后,有機會外出就業(yè),即使這樣,依然有60%左右的心智障礙人士,需要一輩子被照顧,或者說,他們無法走出去獨立生存。而這些,就是這個群體的硬傷,也是這些家庭一輩子的痛苦.......
我想為孩子們找到一種模式,一種真正可以讓大家看到希望,讓孩子們真正可以有尊嚴的生活、學習甚至可以在庇護下就業(yè)或外出就業(yè)的模式。20年風雨兼程,我們摸索出"康復+托養(yǎng)+就業(yè)"的全生命周期支持體系。從3歲早期干預到18歲庇護就業(yè),看著曾經大小便不能自理的少年成為餐廳服務生,聽家長哽咽著說"終于敢變老了",更清楚每個能用勞動兌換冰淇淋的孩子,都在改寫命運劇本。特教人的富有,藏在孩子們第一次獨立系鞋帶的瞬間,藏在家長眼角的淚光里,藏在"賀媽媽"這個最珍貴的稱呼中。
這條路不管有多難,我都會堅守下去,這已經成為了一種使命。希望在讀博的路上,系統(tǒng)化的知識可以更好的幫助到我,幫助到更多的家庭和孩子。
公司的主營業(yè)務概述
2-35歲孤獨癥、智力障礙等特需人士的康復教育與托養(yǎng)服務;多動、注意力不集中、過度羞怯等學習困難兒童;特需人士家庭教育;特教老師培訓;特教機構專業(yè)支援服務。
公司的愿景:伴特需人士快樂一生,一生快樂!
樂一,這是我公司的名字,也是我女兒的名字,我也期待我的女兒能快樂一生,一生快樂。
2024年2月29日,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2023年,特殊教育招生15.5萬人,在校生91.2萬人,畢業(yè)生17.3萬人。
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加入進來。
想對同學們說的話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我曾抱著支持特需兒童的初衷投身特教,但最后我發(fā)現(xiàn)真正的獲益人是我自己。這個過程中,我和我的孩子遇見了很多貴人,幫助我走到了今天。感恩遇見大家,也期待經由我們孩子匯聚起來的善之光能庇護到每一個你和我!
【 產業(yè)博士 精選收錄】
讓我們一起
用教育點亮人心
用眼睛丈量世界
掃碼關注我們